嘉德秋拍预览|明代锦衣卫镇抚孙玺庄园铜炉

嘉德秋拍预览|明代锦衣卫镇抚孙玺庄园铜炉

中国金石礼器文化源远流长,尤以明宣德三年(1428)铸造的鼎彝为贵。华盖殿大学士杨荣在《宣德鼎彝谱·序》赞以“诚谓天朝之伟器,昭代之尊彝,在宗庙瑚琏并珍,在朝廷则与球琳同宝”。嘉靖万历时期的收藏鉴定家项元汴在《宣炉博论》誉以“虽三代、汉魏之器亦当退舍”,“与南金、和璧同价”。

1978年8月,在山东邹平韩坊村明代锦衣卫镇抚孙玺庄园发现一只铜炉,笔者近期对此进行了详细考证。

研究宣德鼎彝,主要文献是“宣炉三谱”,即《宣德彝器谱》《宣德鼎彝谱》和《宣德彝器图谱》。《宣德鼎彝谱》在传抄过程中,文彭本辑录在清代张海鹏编辑的《墨海金壶》中,项元汴嘉靖本《宣德鼎彝铭》存山东省图书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存明天启本《宣德鼎彝谱》。

但对《宣德鼎彝谱》的质疑不断。法国汉学家保罗·伯希和(Paul )1936年在《法国远东学院通报》刊文,认为1928年定名的《宣德彝器图谱》是后世伪作。英国学者罗斯·基尔(Rose Keer)在1990年出版的《中国晚期铜器》一书中指宣德炉可能是明晚期至清康熙时期的制品,认为《宣德鼎彝谱》系伪托前人所作。《文物》2008年第7期刊载上海博物馆陆鹏亮《宣炉辩疑》,认为在宣德朝官方并未大规模地铸造铜炉,宣德炉实为晚明人臆造的一类伪文物,传世所见带各种宣德年号款的铜炉一般不早于万历朝。其他研究者亦指《宣德彝谱》有诸多不符史实之处。

因《宣德鼎彝谱》和《宣德彝器图谱》疑为伪书,进而全盘否定宣德鼎彝也失之武断。

《明宣宗实录》卷四十载,“宣德三年三月癸巳,行在礼部尚书胡濙言:‘天下岳镇海渎、社稷山川、风云雷雨、城隍旗毒等神,及历代帝王陵 寝、先圣先贤、忠臣烈士、有功德及民载在祀典者,每岁春秋致祭,所以崇德报功,为民祈福。今各处庙宇坛壝颓毁不修,祭器损坏不备,有亏事神之道。宜令天下有司于农隙修理,依期举行祀礼’。”卷三十九载,同年“暹罗国王三赖波摩剌扎赖遣使臣奈注德事剃等来朝贡方物”。

《宣德鼎彝谱》有类似记载:“宣德三年三月初三日,司礼监太监吴诚赍出圣谕一道,勅谕工部尚书吴中。‘朕自御极以来,荷赖皇天垂佑,海宇清宁,黔首奠安,四夷宾服,重译献琛而至者三十余国。朕惟凉德,实深内疚,因见郊坛、太庙、内廷所在陈设鼎彝,式范鄙陋,殊乖古制,是以深系朕怀。今有暹罗国王剌迦满霭所贡良铜,厥号风磨,色同阳迈。朕拟思惟所用,堪铸鼎彝,以供郊坛、太庙、内廷之用’。”似非全是伪言。

明代帝王有涉焚香器具的诗文。明宣宗朱瞻基《睡起》言:“三边无警万民安,朝退恭承圣母欢。日晏小斋聊隐几,起拈书卷静中看。日长庭院睡初醒,袅袅炉熏一缕清。坐对小山浑咫尺,落花啼鸟总幽情。”明崇祯年间陶挺辑《说郛续》,收录明宁献王朱权(1378~1448)撰《焚香七要》:“炉以宣铜、潘铜、彝炉、乳炉,如茶杯式大者,为适用雅观”。

明末,文震亨《长物志》卷七载:“三代、秦、汉鼎彝,及官、哥、定窑、龙泉、宣窑,皆以备赏鉴,非日用所宜。惟宣铜彝炉稍大者,最为适用。宋姜铸亦可,惟不可用神炉、太乙及鎏金白铜双鱼、象鬲之类。尤忌者云间潘铜、胡铜所铸。”

文震亨侄文秉《烈皇小识》季稗史汇编本,卷六载“上又将内库历朝诸铜器,尽发宝源局铸钱。内有三代及宣德年间物,制造精巧绝伦,商人不忍旧器毁弃,每称千斤愿纳铜二千斤。监督主事某不可,谓:‘古器虽毁弃可惜,我何敢私为轻重?’商人谓:‘宣铜下炉,尚存其质,至三代间物,则质清轻之极,下炉后,唯有清烟一缕耳,此则谁让其咎?’监督谓:‘圣性猜疑甚重,若如公言,必增上疑,如三代物不便下炉,则有监督内官,公同验视,罪不在我。’于是古器毁弃殆尽”。

颐卦象曰_颐卦国易堂象_颐卦卦辞国易堂

作为辑录“宣德鼎彝”的文献,《宣德鼎彝谱》在撰写、出版过程中,可能因各种原因,有伪托前人,矫饰文字,但文献的核心,也就是所收录的器物,是真实存在的。此后,李自成农民军大掠京师,王公勋贵富家金银铜器皆被洗劫一空。再经纷乱,宣德鼎彝礼器存世稀少。

1978年8月的一天,山东邹平韩坊村孙氏明代庄园北屋主房倒塌,发现一只鼎彝,可能与明宣宗中宫孙皇后家有关。

颐卦国易堂象_颐卦象曰_颐卦卦辞国易堂

颐卦象曰_颐卦卦辞国易堂_颐卦国易堂象

颐卦国易堂象_颐卦象曰_颐卦卦辞国易堂

山东邹平韩坊村孙玺庄园发现的“大明宣德年制”款铜炉

据载,宣德二年(1427)孙贵妃生朱祁镇(即明英宗),百日之后立为太子,宣德三年三月立孙贵妃为皇后。按礼制,孙皇后需行祭祖之礼,由于孙皇后不能亲自回邹平老家行焚黄之礼致祭,由其父会昌伯孙忠代理。宣德四年九月初三日,宣宗皇帝在武英殿送行并赐御制诗序,载于明宣宗皇帝《御制集》卷二十一。文曰:

赐会昌伯孙忠还乡诗

会昌伯孙忠,中宫之父也。中宫有贤德,佐朕治内,皆父母之教。朕既崇忠爵秩,又推恩其三世。忠谒告归省母,展荣之礼于祖考,孝之道也。特赐诗以华其行云:

颐卦国易堂象_颐卦象曰_颐卦卦辞国易堂

秋露如玉金气凉,丹桂飘拂扬天香。

雕鞍绣勒五花马,东望山东归故乡。

爱卿纯诚美无度,被服芙蓉佩宝璐。

碧梧翠竹映潇洒,白石清泉惬贞素。

上承百世之硕宗,好仁施德善庆崇。

爰生贤淑位中壶,辅我内政光轩龙。

推原所自锡嘉命,五等之爵隆褒封。

貂玉荣次侯与公,其光三叶显秩同。

织金銮诰五花文,亲捧升堂归拜亲。

颐卦象曰_颐卦国易堂象_颐卦卦辞国易堂

手誊黄纸写丘垄,冠衣簠簋纷前陈。

髫童白叟满道路,聚望叹羡咸欣欣。

荣光佳气溢乡里,山川草木皆回春。

人生富贵还家好,况是丰年秋获早。

广筵广酒会亲知,敬展寒暄慰耋老。

不伐不矜行且惇,既贵既约贵永存。

及时勤德在勉励, 无忝济南慈善门。

门前北望归来道,河冰未合须回棹。

爱亲奉国两不忘, 令誉兼全忠与孝。

孙忠回家行焚黄之礼所用祭器应是皇家所赐。景泰年间内阁首辅陈循《陈芳洲文集》(明万历二十一年陈以跃刻后印本)录会昌伯孙忠神道碑铭:“宣德丁未太上皇生,于是贵妃正位中宫,公亦进会昌伯食禄千石,子孙得世其爵,并得追封三代考妣,公辞至再不允,命中贵人崔辅偕公归焚黄于先陇,北还未几,遭太夫人丁氏之丧,复命中贵人许源往为治丧葬,赙赠甚厚,既而以公年老特免每日朝叅,宣庙尝偕中官幸公私第慰问丧疾”。此行九道圣旨封诰赐劵,状元曾棨、尚书王直、王英书孙七翁、孙复初、孙士英神道碑,现存孙氏《前明御赐乐山堂家谱》载:

追封会昌伯孙七翁诰,奉天承运,皇帝制曰,朕惟君之嘉宠其臣, 必推恩其先世,况中壶之所自而储闱之外氏哉,肆在先朝明着国典……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朕惟德之厚者其庆远以宏国家扵崇德之典,盖亦酌宜而施焉,朕今建中宫正储副之位颐卦国易堂象,而覃恩其外氏必泝所自此有, 国之常经也……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国家笃姻亲之谊,推福庆之本,以为其积厚者报亦盖古今所同也……

祭祀用的香炉也当在此批祭器之中。

现存邹平市青阳村明代锦衣卫镇抚孙玺墓志铭,可以确认御赐乐山堂是明宣宗中宫孙皇后家。在邹平市韩坊村还发现《前明御赐乐山堂家谱》。20世纪70 年代倒塌的老房为孙玺在成化年间所建庄园,发现的鼎彝,据家谱和《宣德鼎彝谱》所记,对证器形等特征,可能是孙皇后坤宁宫东椒房的山雷螭首彝。

《宣德鼎彝谱》卷四记载“坤宁宫-皇后宫·懿德殿东椒房御几陈设山雷螭首彝·本色”。卷七“懿德殿东椒房陈设山雷螭首彝。仿宣和博古图式大小如图,高二寸八分,耳长二寸一分,足高三分,口圆径九寸二分,腹深二寸五分,重十两八钱,十二炼洋铜铸成,淡藏经纸色,不施金采,陈懿德殿东椒房御几”。《宣德鼎彝谱》卷二“司礼监一本为钦奉上谕事。司礼监太监臣吴诚于宣德三年四月二十四日,奉圣旨命臣前往工部,查勘所奏铸造鼎彝应用金银药料物件。臣与部臣吴中等细加酌量,铸造鼎彝大小轻重颐卦国易堂象,估计该用对象裁减十分之二,具册上闻,恭呈御览,倘蒙圣恩俞允勅谕,付外施行,今将裁减物料清册具奏”。《宣德鼎彝谱》卷三“宣德三年五月初一日,叨蒙圣恩俞允裁减铸冶鼎彝应用材料,理合具题颐卦国易堂象,遣官恭诣内库并各署管衙门领取”。

此山雷螭首彝重十两零八钱,按照十六两制,裁减十分之二,实际八两多(259.44克)。据《洪武礼制》之《祭祀礼仪》“坛制东西二丈五尺,南北二丈五尺,高三尺(俱用官造尺)”,《大明集礼》卷之四十八《十五等尺辩》《钱辩》《大明会典》营缮清吏司卷之一百八十七“高用周尺,余今尺,下同”记述,明朝因为周汉两朝享国最久,按照礼制高用周尺,广可用明尺之规定。高二寸八分(周尺)裁减十分之二,高度约为5厘米。口圆径九寸二分(明尺)裁减十分之二,周长约25 厘米,各种特征符合记载。

山雷螭首彝是十二炼,指的是宣德鼎彝冶炼铸造整个流程,暹罗国进贡生铜矿后提炼金属铜的过程(减法),又有在不同温度、不同时间加入铅、锡、锑、锌与提炼好的精铜多次合金冶炼,为多元特殊复杂合金技术(加法),才炼成好的合金“黄铜”,到鼎彝铸造成形、表皮上色完工的全部程序。“山雷”之名出自易经六十四卦的颐卦,中正而吉祥,养正必吉之意,这也即《宣德鼎彝谱》卷五“品格典雅与官职名目义合经史……深合古制,大洽朕怀”。山雷螭首彝是六炼、八炼、十炼、十二炼四个等级中技术最高的种类,山雷螭首彝只做了一件,表面皮色为淡藏经纸色。

颐卦国易堂象_颐卦卦辞国易堂_颐卦象曰

该炉通过无损检测,参照故宫博物院对明代、清代黄铜器所测定的数据库,对比鼎彝谱卷二裁减物料清册,山雷螭首彝所含金属成分是多元复杂合金铸造,铜58.5941、锌30.5470、铅8.1485、锡1.3231、锑(出山水银)1.2001、镍0.1216、铁0.0557,其中,镍(自然铜)是表面皮色所用,铁是冶炼金属所用大铁锅所含的杂质,铜锌合金为特殊黄铜, 又加入被后人称为“巴氏合金技术” 的铅、锡、锑(河南省西平县出山镇得名的出山水银)进行复杂技术铸造而成。黄铜之精良已达到特殊黄铜的工艺,是高标准的多元复杂合金技术。项元汴《宣炉博论》言:“宣庙当铸冶之时,问工匠曰炼铜何法遂至其精美?工奏云:凡铜经炼至六,则现珠光宝色,有若良金矣,宣庙遂敕工匠,炼必十二,每斤得其精者才四两耳,故所铸鼎彝特为美妙。”

科学出版社2012出版的李米佳《宣德炉研究——故宫藏宣铜器的整理与研究》一书载,“研究人员检测青海瞿昙寺宣德二年铸造的双耳活环鎏金铜瓶标准器,锌含量在11.808%- 14.4563% 之间,而锡的含量为零。虽然在器形上借鉴或模仿了青铜器,但材质上是黄铜,而非青铜”。据《宣炉博论》宣德三年工匠所云,在宣德三年前明代工匠已掌握了六炼铜的工艺,但在此之前还没有更高炼铜技术,证明瞿昙寺宣德二年铜瓶是六炼的黄铜器。宣德三年时,宣宗皇帝敕之工匠炼必十二,炼铜技术又一次有了质的提高。有了八炼、十炼、十二炼的制铜技术,坤宁宫十二炼山雷螭首彝含锌值达30.5470%,正好是瞿昙寺五六炼黄铜瓶锌值两倍多一点。从两件铜器含锌量对比,螭首彝符合宣德三年宣宗皇帝要求工匠十二炼的技术要求,与《宣德鼎彝谱》记载相符。

《文物春秋》2013年第2期刊发的李米佳《清宫旧藏宣铜器无损检测研究示例》一文载,2010年10月,北京故宫联合台北故宫在北京故宫午门举办“明永乐宣德文物特展”,展前挑选了有代表性的清宫旧藏宣铜器进行了无损的检测。测定的清宫旧藏铜器结果数据“冲耳乳足炉含锌值12.0%,从13件铜炉所含锌的比值顺序看,从明宣德至清嘉庆,铜器的锌含量比值图谱曲线走了一个马鞍形。明宣德时期11%~15%左右,至明末的锌值2%~7%左右,再至清康熙的6%~7%左右,雍正的7%~11%左右,乾隆的17%左右,嘉庆的17%~18%左右,这也是大致判断明清铜炉年代的数据依据”。通过研究故宫明清黄铜器数据,对比山雷螭首彝的合金工艺,其技术是中国所有黄铜器中最高的,根据历史文献资料记载,只有明宣宗铸造了高工艺的十二炼鼎彝。此螭首彝出自明宣宗皇帝中宫孙皇后之侄(孙玺)邹平明代老房之中,也是谱中陈设坤宁宫孙皇后用的山雷螭首彝。

查《前明御赐乐山堂家谱》,“宣德皇帝特爱重之,每游内苑及演武较射,辄令随侍左右,诗书、图画、珍玩、衣服、鞍马之赐前后不一”。“……独先世所遗衣服、珍宝……我祖妣珍藏爱惜,不肯轻弃……恐久而遗忘,聊述一二事以存于册末。后世为子若孙者,其谨识而无忘也哉。——大明崇祯五年十一月十九日,孝孙邑庠生迎恩、延恩敬记”。此是于氏老夫人(生于正德十五年九月二十六日申时,卒于万历二十二年九月二十六日子时,享年75岁) 临终嘱咐儿媳林氏和两个孙子,家中藏有嘉靖之前先世珍宝的文字记述。成化年间,太傅会昌侯郯国公孙继宗(生于洪武乙亥年,卒于成化己亥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享年85 岁),因家中无人照看祖茔,禀明宪宗皇帝令其侄锦衣卫镇抚孙玺(生于宣德七年壬子七月初七日巳时,卒于弘治五年壬子十一月初五日申时,享年61岁),奉旨带俸回家看守茔,四时祭祀。家谱第123、124页记载“英宗皇帝复登宝位,轸念戚里,素知公贤,遣使召至,特升公锦衣卫镇抚,盖异数也,在任三年,谦慎自守,侍伯太傅郯国公如父,伯亦爱如己子,日接贤士大夫, 扩充其见闻,因恩,祖茔久旷香火,肯乞奉祀,上允其请。仍命带禄于邑,画锦辉煌,乡人荣之,宪宗皇帝复取还任,诰封忠显校尉”。所以宣宗皇帝御赐邹平乐山堂珍宝在孙玺家,这一支脉百年人丁不旺、五代单传, 至第十一世孙迎恩、延恩才兄弟二人。家谱第146 页“先考府君奉恩例纳衡府典仪,蒙两院暨户部题请,奉旨,奉太师安国公恭宪公祖茔,祀承继佃种钦免祭田两顷,率合族供祖茔春秋二祭”。万历年间,神宗皇帝再次下旨整修先太师祖茔牌坊,命令十世孙重光(生于嘉靖二十四年九月初二申时,卒于万历四十五年十二月初二子时嘉德秋拍预览|明代锦衣卫镇抚孙玺庄园铜炉,享年72岁),春秋祭祀,看守先太师祖茔。因宪宗、神宗皇帝两次下旨给邹平乐山堂,令家人看守祭祀祖茔,使可能在宣德四年被会昌伯孙忠带回家中祭祀的山雷螭首彝,有了皇家祭祀的任务,传至明末。

家谱第124 页“宪宗皇帝复取还任……然东归购堂一所,匾曰‘淡居’, 又置东西南三庄,各有园亭,杂植奇花异卉,环绕左右”,孙玺成化间所置堂园是今邹平市韩坊村“孙家园子”。明末战乱,山雷螭首彝被大明忠显校尉孙寿昌藏于孙玺所建庄园墙中,后因孙寿昌抗清烧身殉国,家中无后,过继了其叔父孙延恩的一个孙子(孙尔龄)为后,住在其家中。到十四世、十五世家族人口繁盛,兄弟近二十余人,后因为多次娶妻盖房分家,家传财宝逐渐分流。这件老炉20 世纪70年代出自明末孙寿昌所居住的明代成化年间所建祖屋之中,应是因明末之乱所藏,因此躲过明代之后几百年的战争灾难和新中国初期大炼钢铁之灾。“文革”破四旧期间,家族中《前明御赐乐山堂家谱》另外三本悉数被毁,现仅存明崇祯年间老谱,为二十二世孙永昌所藏,当时家人只知祖上是明朝孙皇后家,具体事情不详。孙永昌已去世,这件老炉从倒塌的旧房墙中发现后,因有磕碰损伤,家中老人(奶奶)认识不到器物的珍贵,一直用做节日祭祖焚香,事后放置床下,已有四十余年。

宣宗皇帝敕建孙氏祖茔在1986 年9 月被邹平市青阳村砖窑厂所毁, 孙玺墓志两块得以保留一村民家中,墓中大量器物流散嘉德秋拍预览|明代锦衣卫镇抚孙玺庄园铜炉,有明皇宫所赐七两翡翠荷花、三两镶金夜明宝珠、宋窑黑色酒壶、二两玉带钩等等珍宝。状元曾棨、尚书王直、尚书王英所书神道御碑、石阙等地上建筑,在1952年4月建设浒山水闸时,因石料短缺被民工所毁。碑上内容保留在旧《邹平市志》和崇祯五年《前明御赐乐山堂家谱》中。“先皇之御制诰,敕与碑志杂文录成一秩,沐手亲录,朝夕观览,庶几存什,一于千百不至泯没无存,令后人一展卷如再观先德,恍若亲沐皇恩焉,呜呼,其永念也哉”(家谱第153页)。家谱崇祯五年所载明仁宗皇帝敕一道、明宣宗皇帝敕旨、封诰、赐劵十多道,宣宗皇帝和孙皇后四道御祭文、两副御赐诗、一柄赐会昌伯孙忠御制扇、明英宗皇帝圣旨及赐劵、明宪宗皇帝圣旨、明神宗皇帝圣旨。朝中大臣诸公,胡俨、孙忠、曾棨、王英、王直、刘翊、刘吉、尹闵、张懋、李贤、陈芳洲、王越、毛纪、毛澄、程敏正、倪谦、倪越、邹干等人碑志杂文等珍宝,到崇祯年间尚保存在家中,证明了家谱记载所赐珍玩是真实的。“为农为士为大夫望重海邦,千百载咸蒙祖德。封公封侯封伯子勋隆畿辅,亿万年永沐皇恩(祠堂楹联)”,御赐邹平乐山堂存有明嘉靖之前宣德珍宝,是有据可查的。

邹平市博物馆比对了明末都御史张延登家藏铜器,没有乐山堂孙皇后家山雷螭首彝包浆老旧,其包浆与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宣德六年郑和铜钟及明景泰年间铜火铳相近同。鼎彝铸冶工程是明宣宗皇帝亲自督造,字体精美符合其书法形韵。螭首皇家神韵相似于故宫三大殿螭首,经技术检测、金属分析,其技术之高非民间工匠所能及,出自明朝锦衣卫镇抚孙玺所建的庄园之中,各种特征与《宣德鼎彝谱》《前明御赐乐山堂家谱》记载互相印证,与陈设坤宁宫东椒房孙皇后所用山雷螭首彝记载相符。

颐卦国易堂象_颐卦象曰_颐卦卦辞国易堂

颐卦象曰_颐卦卦辞国易堂_颐卦国易堂象

颐卦象曰_颐卦卦辞国易堂_颐卦国易堂象

作者 曹东芳

pro
专业风水布局,请联系在线客服
文章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风水理论体系。

风水大数据

更多
  • 最新文章
  •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