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讲我们讨论易经的第二十七卦——山雷颐卦

这一讲我们讨论易经的第二十七卦——山雷颐

这一讲我们讨论易经的第二十七卦——山雷颐卦。

颐:贞吉。观颐,自求口实。

象曰:山下有雷,颐;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

初九:舍尔灵龟,观我朵颐。凶。

六二:颠颐。拂经,于丘颐,征凶。

六三:拂颐,贞凶。十年勿用,无攸利。

六四:颠颐,吉。虎视眈眈,其欲逐逐,无咎。

六五:拂经,居贞吉。不可涉大川。

上九:由颐,厉吉,利涉大川。

1. 释卦名

颐者,嘴也。颐卦上艮下震,艮为止、不动,震为动,上下两阳为实,中间四阴为虚,这个形象就好比是人的嘴巴,艮与震是嘴巴的上下两部分,故此卦名之曰颐。

大畜是物质极大丰富的一卦,民以食为天,物质丰富,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有各种各样的食物,可以满足口腹之欲,所以大畜之后就是颐卦。

易传说,“颐者,养也”,这是从颐卦的功能来说的,所谓“颐养天年”取的即是此义。

颐卦上艮为宗庙,下震为动,这是宗庙动摇之象,占得此卦者,于宗室不利。以国家论,上九以阳居阴,其位不正,乃女主当国之象;初九以阳履刚,是勿用之潜龙,乃龙兴于野之兆。初九之龙而得士绅之心(六二)易经颐卦求子,有在上之公卿为之呼应(六四),则必将龙升九五,取六五而代之。

颐卦又有嘴大(颐卦大象离)而不停之象(下震为动),故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贪吃或者多嘴,口风不牢等,占得此卦者,当防备机密之泄露。

又颐卦上艮为山,下震为足,故其有登山之象。知道颐卦是讲登山的,爻辞就容易解了。

2. 颐卦卦辞

颐:贞吉。观颐,自求口实。

贞吉:贞吉者,贞固则吉,颐是口腹之欲得偿,多言善谈之象,但是我们知道过犹不及言多必失,过于沉湎于口腹之欲而不加节制,说话肆无忌惮而不加约束,则必将适得其反招来身体或事务上的后患。此处的贞吉即是要占者以克制为上,不因物质的极大丰富或者眼前的极度自由而失去节制、忘乎所以。

观颐:我的观点,这两个字是用以描述颐卦之由来的,指出了颐卦的前身卦。在古易中,颐卦的前身卦应当是火地晋卦。晋卦九四阳爻来至下卦初爻处,初六阴爻去往上卦四爻处,就得到了颐卦。

火地晋卦上离为目,下坤为渊,这好比是观察水中之物,故有观象。离为火,坤为黑暗,晋卦上离下坤,有举火以察暗之象,故亦可以称之为观。又离为日,坤为地,晋卦之象乃太阳普照大地,地上无物不睹,同样可谓之观。

或曰“观”应该是指风地观卦吧?这样岂不是更直接?但我们考察颐卦的卦爻辞后,还是认为火地晋卦更合于颐卦的前身卦。风行地上,无物不与,自有观象;日照大地,无物不睹,何尝没有观象?易经的取象很灵活,一卦可以对应多物,一物亦可以对应多卦,比如坤是车,坎亦是车,坤为牛,离亦可以是牛,在此处的观字同样如此,所谓不可为典要,学易者不可死板的认为只有风行地上才是观。

自求口实:这四个字已是成语,大家读到这儿就知道,原来自求口实这个成语出自易经的颐卦,但这四个字的来历并非表面上这样显明。

很多易家把这四个字直接释作“口中的食物需要自我寻求”,这是不合适的。自求口实在这儿应是描述颐卦的结构的,应用到了颐卦的错卦泽风大过卦:

如上图所示,泽风大过卦与山雷颐卦六爻完全相反,我们称之为“错卦”,即交错之卦,占卦时二者六爻皆变就得到了对方。

大过卦上兑下巽,巽为自(鼻),兑为口;颐卦上艮下震,震为求,艮为果为实。于是大过下卦之巽自与颐下卦之震求互反,谓之自求;大过上卦之兑口与颐上卦之艮实互反,谓之口实。合起来即自求口实,是对二卦结构的阐释。从《左传》《国语》的很多卦例中我们知道,先秦的卜官很喜欢用这种文字游戏的方式来解卦。

这利用大过与颐的卦画互错来释读“自求口实”,我没有见前人讲过,是我自己的发见。对不对呢?我认为是很合理的。

我们说先有卦象,后有卦理,在卦象基础上产生的自求口实四个字亦可以通于卦理。以卦理论,自求口实即祸患自招,颐卦是大嘴巴之卦,病从口入,祸从口出,皆口实自求之义。

占得此卦者,当思言多必失,宜以小心谨慎为要,不可恣肆无忌。

3. 颐卦象辞

象曰:山下有雷,颐;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

颐卦上艮为山,下震为雷,故其象曰山下有雷。

所谓慎言语节饮食皆从颐卦口象衍生出来,还是诫人以口实自招。

4. 颐卦爻辞

(1) 初九:舍尔灵龟,观我朵颐。凶。

我的观点,“舍尔灵龟,观我朵颐”的断句应该是:舍尔灵龟,观;我朵,颐。

这八个字与其说是爻辞,更像是卦辞,它是对卦辞中“观颐”的阐释,描述了颐卦是怎样由晋卦变换而来的。因为这个变换涉及到初爻和四爻,作易者恐后人不知卦辞中“观颐”之旨,故于此初爻处再加以说明。

舍尔灵龟,观:晋卦中间234爻成艮为手为舍,345爻成坎为尔(尔字本义为箭矢所向之处,坎为矢),上卦为离为龟,下卦为坤为灵,故晋卦的整体卦象为“舍尔灵龟”,以此来说明“观”。

我:离为刀兵,为我。

朵:此字应该是“揣”,揣、朵二字的上古音同,朵字当为揣字的通假。揣者,测量也,是以手来估量长短轻重,比如说某物有两拃(zha)长,即是揣测。手的食指与拇指抻开为揣(一拃),或者是两臂张开为揣(一抱),揣从手从动,上艮手下震动,此恰是颐卦。

我朵(揣),即是把离我(☲)抻开,便得颐卦。颐卦卦象是离的放大。

这里我不但把“舍尔灵龟,观我朵颐”这句对仗工整的话给拆成了“舍尔灵龟,观;我朵,颐”这样不工整的形式,而且还把朵颐给分开了,我的很多师友都难以接受这个做法。我说不但你们难以认可,即连我自己产生这个想法之初,亦是觉得别扭的。可是这一讲我们讨论易经的第二十七卦——山雷颐卦,思来索去,惟是如此才可以在卦象上解释得通,在习惯和理性之间,还是从理性吧。

我们常说“大快朵颐”,朵颐二字即来自于颐卦初九爻,实已深入人心,朵(揣)即颐,颐也即朵,是张大了嘴巴的样子。

《史记·陈涉世家》,写陈涉造反称王后,年少时与他一起佣耕那些小伙伴来投靠他——

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令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夥颐!涉之为王沉沉者!”楚人谓多为伙(夥),故天下传之,夥涉为王,由陈涉始。

我的观点,陈涉故人的这句感叹“夥颐”,实际的写法应该是“朵(揣)颐”,同于颐卦之初九爻。司马迁解释说这是楚国的方言,以司马迁之博识,并且他曾游历天下,自然对楚地方言有所了解,他的话当为可信。

易经64卦解卦手册_易经64卦详解文王卦_易经颐卦求子

那为什么楚人说的话会与易经的爻辞相合呢,难道楚人都读过易经或者都深受易经影响不成?易经是王官太史之学,显然读过的人很少,所以说楚人都读过易经这个说法不成立。又易经是周王朝的国学,说楚国人比中原地区的人们受易经影响更多,这种说法亦不能成立。

最可能的解释,不是楚人受易经影响,而是作易者是楚人!他在写易经经文的时候,不自觉地把家乡的方言代入了,或者易经就是用楚国方言写的,只不过我们距离其时既远,不能提供更多语言语音学方面证据罢了。

但我们有间接的证据,《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里写老子:“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表明老子是楚人,在周王朝里做太史。在这一卷里,司马迁同时记载了老莱子亦是楚人,而比孔子晚生一百五十多年的周太史儋亦称老子,时代相差近两百年,他们最有可能是同一个家族的人,世代以太史为业,姓氏为老,故皆被尊称为老子。

按照古代子承父业的传统,而且掌管占卜的太史是一个高度专门化的行业,由一个家族来世代相承是非常合理的,比如司马迁就继承了他的父亲司马谈的太史令的官职。因此我们可以就此推断,老聃是太史,则他的祖先亦应该是太史,而易经的卜辞显然是太史官所为,又老子是楚人,那么易经卦爻辞的作者是楚人的可能性就非常高了,文中出现楚地方言就不足为奇了。

而陈涉是阳夏人,即现在的河南太康县;老子是苦县人,即现在的河南鹿邑县,二县相邻,县中心相距不过几十公里,两地方言自然会比较接近,所以作易者会说“朵颐”,而陈涉的乡人亦会说“伙颐”。

对于老子的故乡,安徽涡阳与河南鹿邑争了很多年,我们从易经中楚方言“朵颐”和陈涉乡人的“伙颐”来看,河南鹿邑是老子的故乡这个观点显然更合理。鹿邑县政府应该派代表来给我送锦旗了。

有个传统观点,认为易经的卦辞是文王所作,而爻辞是周公所作,如果说“朵颐”是楚方言,那么我们就可以更进一步证明爻辞不是周公所作了,周公毕竟不是楚人,在文章里写楚方言的可能性不大,周公最多只能是整理卦爻辞。

易经若确是楚人所作,那果然可以称之为“惟楚有材”了!只不过这里的楚地不是湖北湖南,而是河南。

司马迁说“楚人谓多为伙(夥)”,也不算太确切,按卦理来推测,凡是属大属多的皆可以称之为“伙”,这就好比我们形容一个东西很大,会张开双臂来比划“这么大”;形容东西多,也可以张开双臂来比划“辣么多”。若是换了楚人,则张开双臂,口称“朵颐”就可以了。乡人见了陈涉富丽堂皇的宫殿,不禁摊开双手感叹:“伙颐(这么壮观)!”

凶:这个断辞让我非常迷惑,以爻象论,初九刚健当位,有六四为之正应,有六二为之亲比,虽是力量弱小,尚是勿用之潜龙,但毕竟有龙飞九五之潜质,何来凶字?没有道理的嘛!

经过一番思考,我认为这样解释最合适:此时国家昏乱,初九力量尚弱小,宜韬光养晦,不可以有为,若是展露锋芒,则必将陷于凶险之境地,受到严厉的打击。初九以阳居刚,在动体之中,有跃跃欲试之想,故以凶诫之。

占得此爻者,处境凶危,宜耐心待时,不可以操切行事。

(2) 六二:颠颐。拂经,于丘,颐。征凶。

颠颐:楚竹简和马王堆帛书本易经中,此处皆为“曰颠颐”,阜阳汉简和今本易经中则无“曰”字,这当是后来的易家认为“曰”字无实义,为保持与六四爻“颠颐”的一致性,故而将“曰”字给省略了。而事实上“曰”字对于理解此爻非常重要,是不能省略的。

颐卦六二爻变,则下卦成兑为口,上卦为艮为山,山在上而口在下,此象人在山脚下抬头张嘴仰望山顶之象,兑口为曰,艮山之顶为颠,故谓之“曰颠”。如果去掉了“曰”字,此爻真是没办法解的。

易经64卦解卦手册_易经64卦详解文王卦_易经颐卦求子

拂经:历来易家把“拂”字释作“违背”,“经”字释作“常”,于是,拂经即违背常理。这是从卦理来解释的,六二爻与六五爻不应,却与初九爻为亲比,舍在上之六五而从在下之初九,故曰违背常理,名之曰“拂经”。

虽然这样可以解释得通,但我是不满意的,于是提出了我自己的观点:“经”当为“踁”,即“胫”,是指小腿。“拂经”即“拂胫”,是指用手拍打小腿肚子,这是登山途中劳累之象。上艮为山,下震为足为行,故颐卦有登山之象,六二爻在初九之足上,故曰胫,六二爻变,则234爻亦为震足,上艮为手,此好比是抬脚用手拍拂小腿,故谓之“拂胫”。

于丘,颐:六二爻变则下卦成兑为于(盂),上卦为艮为山(丘),故曰“于丘”,此二字乃是用来描述六二爻变后的山泽损卦的。

征凶:六二爻变则234爻成震为征。所谓征凶者,乃是说前去与六五相应则凶(六五、六二皆阴,不相应),反之,留下来与初九相比则吉。以爻位论,六五以阴履刚,为在上的暗懦之君,而初九以阳居刚,为起于民间的龙兴之主,六二为乡绅士子阶层,是民间的意见领袖易经颐卦求子,此时若昧于时势,一心向六五而不从初九,则后必将有凶患,故谓之“征凶”。

占得此爻者,宜从下不宜从上,宜从创业之主而不宜坐享其成,宁取目下之辛苦而不欲一时之安闲。

(3) 六三:拂颐,贞凶。十年勿用,无攸利。

拂颐:六三爻变,则下卦成离为目,上卦为艮为山为手,这亦是登山途中之象。234爻成坎为水,在离目之上,此为额头上之汗水也,以手拂拭额头之汗水,故谓之拂颐。

贞凶:以爻象论,六三以阴居阳,其位不正,处坤体之中(234爻成坤),为迷乱。六三于位为诸侯,然而却不得民(六二亲比初九),上虽有上九之应,但上九亦不正,其危险可知。六三好比是登山中途迷路之人,当努力行动,设法摆脱困境,不可灰心丧气坐以待毙。所谓贞凶者,消极则凶也,积极则可脱困。

十年勿用:234爻成坤,六三爻居坤体之中,坤数十;下震为木,木生地中,为一元复始,故有年象,合起来即曰“十年”。六三爻变则234爻成坎为陷,坤为迷乱,十年勿用者,指十年而陷于困境不能逃脱也,形容历时之久。

无攸利:陷于长久的迷乱之中,自然无所得利。

占得此爻者,所应则非人,所行则不正,被困于山腰,身处迷乱之中,其危可知。宜发挥刚健之精神,积极奋进,如此乃可以脱困。

(4) 六四:颠颐,吉。虎视眈眈,其欲逐逐,无咎。

颠颐:六四爻变这一讲我们讨论易经的第二十七卦——山雷颐卦,则上卦成离为木,234爻成艮为山,离目而在艮山之上,此人在山顶向下回望之象,既已在山顶,故谓之颠颐。

吉:六四爻以阴处柔,当位得正,有在下之初九为其正应,且人已到了山巅,是志向的达成,故谓之吉。

虎视眈眈:六四爻变则之卦成火雷噬嗑卦。我们在讨论履卦的时候说过,履卦的前身卦乃噬嗑卦,噬嗑是一只人立起来的老虎的形象。颐卦上艮为虎,六四爻变,上卦成离,离为目,故曰“虎视”。

视近而志远曰眈,好比老虎心欲扑人而目光却看着地面,只以余光掠着对面之人,这种余光是最让人恐惧的,此即眈视。六四爻变,则上卦成离为目,234爻成艮为止,目而止,此为“视近”,谓之一眈;六四爻变,345爻成坎为志,下卦成震为动,此为心动,即“志远”,谓之二眈。合起来即为“眈眈”。

其欲逐逐:六四爻变,则上卦成离,离中虚为其(箕);下卦为震,震为求为欲;234爻成艮为虎狼,345爻成坎为豕,加之在下之震足,此豕突狼奔之象,豕突为一逐,狼奔为一逐,故谓之逐逐。此句亦是用来形容变卦结构的。

无咎:前者言吉,而此处曰无咎,此当是两个卜官的卜辞。六四以阴居柔,处公卿之位,为明哲保身之象,故以括囊无咎谓之。

占得此爻者,得偿所愿,吉且无咎,宜援引在下之人才以为己助。

(5) 六五:拂经,居贞吉。不可涉大川。

拂经:颐卦是上下对称结构,六五爻与六二爻所处环境类似,因此皆有拂经之象。所不同之处在于,六二爻是登山途中因劳累而拍打小腿肚,六五爻是既已登上山顶,休息之时拍打小腿肚。上艮为腿,六五爻处于腿之中,故亦有胫象,又艮手为拂,故曰拂胫(经)。

居贞吉:贞此处当为正,居贞即处正,居贞吉者,处正则吉。六五爻以阴居刚,其位不正,处坤体之上,下无所应而上艮止之,属于昏聩之君,当变阴为阳,以刚健积极之态度振作奋发,如此才可以得吉。

不可涉大川:“不”者否定也,是指爻变,六五爻变,则上卦成巽为木,234爻成坤为大川,下卦成震为行,此涉大川之象。涉大川比喻迎接挑战,渡过危难。此言六五爻“变”则可涉大川,“不变”则不可涉大川。很多人直接释作“不能涉大川”,此是不知爻变之理。

占得此爻者,宜振奋精神励精图治,不可但求片时之安逸。

(6) 上九:由颐。厉易经颐卦求子,吉。利涉大川。

由颐:行而顺者曰由,所谓自由者也。上九爻变则下卦成震为行,上卦成坤为顺,即行而顺,故谓之曰由。豫卦上震下坤,故其九四爻亦曰“由豫”。

厉,吉:上九以阳履柔,其位不正,居亢龙之位,处有悔之时,故曰厉。上九爻变,则上卦成坤,行而且顺,故曰吉。此亦是“变则吉,不变则凶”之义。

以卦象论,颐卦乃登山之卦,至山顶则往下走,所谓上山容易下山难,上九爻处于下山之时,故其处境为厉。但下山的前途是光明的,上九爻变则艮山之象消失,变为坤地,说明又回到了地面之上,故曰吉。

利涉大川:上九爻变则上卦成坤为顺,下卦成震为涉,故有利涉之象,中间互二坤体为大川,合起来即利涉大川。

占得此爻者,虽一时会遇到困难,但困难并无大碍,坚持下去,不久就迎来顺利之时。

颐卦至此就讨论结束了,如有任何问题,欢迎留言交流,谢谢大家!

pro
专业风水布局,请联系在线客服
文章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风水理论体系。

风水大数据

更多
  • 最新文章
  •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