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说卦传》在《易传》七种十篇中,是颇值得注意的一篇

《周易·说卦传》在《易传》七种十篇中,是颇值得注意的一篇

【原文由所发表】

《周易·说卦传》在《易传》七种十篇中,是颇值得注意的一篇。司马迁《史记·孔

子世家》云:

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

明言《说卦》为孔子所"序"。但《隋书·经籍志》却记载:

及秦焚书,《周易》独以卜筮得存,唯失《说卦》三篇。后河内女子得之。

河内女子发老屋,事在汉宣帝本始元年(公元前73年)。"秦焚书",《史记·秦始皇本

纪》记载在始皇帝三十四年(前213年)。据此说,从公元前213年至前73年的一百多年间

"《说卦》三篇"曾佚失不传。《晋书》卷五一《束皙传》又载:

太康三年,汲郡人不准盗发魏襄王墓,或言安僖王冢,得竹书十车……其《易经》二

篇,与《周易》上下经同;《易繇阴阳卦》二篇,与《周易》略同,繇辞则异,《卦下易

经》一篇,似《说卦》而异……

杜预《春秋经传解·后序》记此事则云:

《周易》上下篇与今正同,别有《阴阳说》,而无《彖》、《象》、《文言》、《系

辞》。疑于时仲尼造之于鲁,尚未播之于远国也。

此说汲冢所出简书中"无《彖》、《象》、《文言》、《系辞》",不说无《说卦》,实际

是承认汲冢简中有《说卦》一类书存在。只是由于此书"似《说卦》而异",所以不好直接

说它就是《说卦》。由此可知,杜预的记载与《晋书》的记载基本是相吻合的,战国时期

的魏国就已有别本《说卦》在流行。正因为《说卦》很早就有别本流传,而且传说秦汉时

又有失而复得的经历,所以,说今本《说卦》有错简,很容易引人入胜。

南宋人林栗、周燔最早提出《说卦》错简说。林氏《周易经传集解》卷三十五认为《

说卦》的前三章是前人把《文言》分系于乾、坤两卦时的"遗简",于是将《说卦》第一章

置于《文言》"元者,善之长也"前面,第二章移到《文言》"天玄而地黄"后面,并以第三

章"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接于第二章之末。"盖以为此《说卦》三段文字

不尽是说'卦'之文,与同篇不类,而多说阴阳六位之理,与《文言》说乾坤六爻之道相近

,故以为此三段非《说卦》之文,乃《文言》之文。"

周燔著有《九江易传》,已佚。但《经义考》卷二九与《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经

籍典第六十三卷易经部汇考五之十六尚存其《自序》云:

《说卦》卷首"昔者"两段,差误在此;今已附入《系辞》上下篇,自"天地定位"以下

,乃为《说卦》首章,欲见圣人专说八卦之物。

这是说《说卦》的"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和"昔者圣人之作《易》

也,将以顺性命之理"两段是《系辞》的错简。而《说卦》真正的首章应是今本《说卦》

的第三段"天地定位"以下。

今人严灵峰先生亦持此说,并进一步提出:

文中"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及后"神也者,妙万物以为言也"诸句也都

是《系辞传》的错简。

一九七二年十二月,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包括《周易》经、传在内的大批帛书

。署名晓菡的《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概述》一文指出:

"系辞"与今本不同之处,是没有"大衍之数五十"一章;另外,"昔圣人之作易也,…

…是故易达数也"一段,约一百五六十字,今本移作"说卦"篇首。

张政烺先生也说:

帛书《系辞》共有八十多行,约六千字,不分上下篇,和今本对勘,上篇基本相同,

……下篇出入稍大,尤其是第五章(据《周易本义》本)的后半部,帛书中有一大段(约

23行,1700字)今本删去,其中的一段约一百五六十字,变成今本《说卦》编首的第一至

第三章,可见《说卦》是后起的。

于豪亮先生则说得更详细:

帛书《系辞》字数较通行本《系辞》为多。分为上下两篇,篇首顶端以黑色方块为记

。上篇包括:通行本《系辞·上》的第一、二、三、四、五、六、七、九、十、十一、十

二章;《系辞·下》的第一、二、三章;第四章的第一、二、三、四、七节;第七章的后

面数句("若夫杂物撰德"以下数句);第九章。下篇包括:通行本《说卦》的前三节;通

行本《系辞·下》的第五、六章,第七章的前面部分("若夫杂物撰德"以前部分)和第八

章。

从帛书《系辞》含今本《说卦》前三章的认识出发,学者们又进一步对今本《说卦》

前三章的来源进行了考辨。李学勤先生说:

帛书证明,"天地定位"和"帝出乎震"两章有不同来源。"天地定位"和它前面两章

本来是和今《系辞》的大部分结合在一起的,很可能比其后面各章写成较早。

《系辞》各章充满了阴阳象数的理论,《说卦》前三章在思想上与之完全和谐。《说

卦》的后面各章则侧重象而略于数,与《序卦》、《杂卦》一致。这一点一经点破,相信

大家都能分辨出来。有没有可能河内女子所得《说卦》只包括《说卦》后面各章和《序》

、《杂》,而不包括《说卦》的开头三章呢?

这和上引周燔、严灵峰先生说基本一致,不同在将错简的范围扩展到今本《说卦》的整个

前三章。

今本《说卦》的前三章与其后面的八章有没有内在的联系?认识这一点,对于判断它

们是《系辞》或《文言》的错简还是原属《说卦》,是非常重要的。本章拟就此展开讨论

上引晓菡、张政烺、于豪亮等先生的文章都认为帛书《系辞》有上下篇,而今本《说

卦》的前三章就出现在帛书《系辞》的下篇里。而韩仲民先生却提出不同的观点。他说:

帛书《系辞》与卷后几篇佚书一起,用墨书写在一幅高约48厘米的帛上,摺叠存

放,出土时已经断裂为若干长约24厘米宽约10厘米长的残片。拼接后,《系辞》部分首尾

基本完整。正文前面有一行空白,相当于简册中的"赘简"。第一行顶端涂有墨丁,是篇首

的标志。全文共46行,存约3000字。

紧接着在后的第47行,顶端也涂有墨丁,以"子曰易之义"开始,显系另一篇佚书

。文中以圆点隔开为若干章节,其中有部分章节见于今本《系辞》下篇,有部分章节见于

今本《说卦》,因此,这篇佚书曾被认为是《系辞》下篇。

韩氏以墨丁作为分篇的标志,认为所谓的帛书《系辞》下篇,实际是"另一篇佚书"。张立

文先生支持此说,进行了更详细的论证,并进而将此篇佚书称之为《易之义》。韩、张

关于"帛书《系辞》下篇"属"另一篇佚书"的意见,今天已为学界大部分同仁所接受。但是

将其称之为《易之义》,并不符合帛书的实际。

笔者在《帛书〈易之义〉简说》一文的"后记"中曾说过:

本文交稿后,笔者又从帛书照片中找出一残片。此残片有两行文字,一行有"四多惧

"三字,可接在第四十四行"[二]多誉"之后;一行计有三字,可接在第四十五行最后,其

第一字尚未识出,第二、第三字似数字。据其位置,疑第一字为篇题之残,第二、三字为

所记字数之残。

1995年我乘春节回长沙之机,在湖南省博物馆馆长熊传薪先生等人的帮助下,又一次

到湖南博物馆面验帛书原件。发现这一帛书残片实有三行文字,第一行是"多誉四多惧",

第二行是"囗衷二千",第三行是"六=者非它"。第一行的五字,属所谓《易之义》的第四

十四行;第二行的四字,属四十五行,亦即所谓《易之义》的篇尾;第三行的五字,是今

本《系辞》下第十章"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句中的"六;六

者,非它",从位置上看,应系帛书《要》的第一行。所以,残片上第二行的"衷"字,应

为此篇帛书的篇题,"二千"应为所记字数。由此可知,所谓《易之义》应称之为《衷》

,《衷》才是这一篇佚书的本名。今本《说卦》的前三章见于帛书《衷》篇,而不是见

于帛书《系辞》的下篇。因此,以帛书为据,强调今本《说卦》的前三章原属《系辞》,

并不合乎帛书的实际。

今本《说卦》的第三章见于帛书《衷》,作:

天地定位,囗囗囗囗,火水相射,雷风相榑,八卦相厝,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故易

达数也。

"立"通"位",所缺四字,一般认为当据今本《说卦》补为"山泽通气";"榑"通"薄";"厝

"通"错"。今本的"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帛书作"火水相射,雷风相榑",张政烺先生认

为:

两相对勘,帛书本有两个优点。一、"水火不相射"无不字,是也。水火矛盾,故

言相射,不相射则脱离接触,不构成矛盾的两个方面。二、水火在山泽之後,雷风之前,

这一点很重要,和我们画的八卦方位圆图相合。

于豪亮先生从解释帛书《六十四卦》的卦序结构出发,肯定了帛书"火水"在"雷风"之前的

合理性,但指出要将帛书的"火水"改为"水火",其说与张同。严灵峰先生同意上说,并

引《经典释文》"水火不相逮"句"郑(玄)、宋(衷)、陆(绩)、王肃、王廙无'不'字

"为证。李学勤先生也同意上说。

尽管帛书《衷》"天地定位"这四句与帛书《六十四卦》并无内在联系,以它来解释帛

书《六十四卦》的卦序是错误的,但是上述先生的意见仍然值得重视。从语言形式上看

,帛书的这四句句式整齐,字数相等,显然比今本更为协调。所以,除"火水"应改为"水

火"之外,其它应以帛书为准,即《说卦》这四句的原文应为:

天地定位,山泽通气,水火相射,雷风相薄。

今本《说卦》第一章的"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故易逆数也"一句,帛书《衷》"逆"作

《易经·说卦传》_易经第36卦是死卦吗_解读易经6卦一一讼卦

"达",谁是谁非,至今鲜有人论及。案"逆"、"达"二字,在帛书中字形相近,较易混淆

。但从文义考虑,帛书作"达"似乎为优。对于"逆数"的解释,前人有多说,但均有碍滞难

通之处。从原文来看,上文既是"数往者顺,知来者逆",包括"顺"、"逆"两者,为何下文

又只肯定《易》为"逆数"了呢?从帛书《衷》来分析,这一难点可迎刃而解。

于豪亮先生据"天地定位,山泽通气,水火相射,雷风相薄"四句画有八卦卦位圆图:

(乾)

(艮)根筭(巽)

(坎)赣罗(离)

(震)辰夺(兑)

(坤)

此图的八卦次序是左旋的《周易·说卦传》在《易传》七种十篇中,是颇值得注意的一篇,即由乾至艮,再至坎,至震。李学勤先生不同意于先生的左旋

之法,他说:

晚周到汉代的各种数术图,除二十八宿係左旋外,凡反映方位的都是右旋,後天

卦位也是右旋。因此,根据帛书试画的圆图是:

巽艮

离坎

兑震

改用卦画表示,即:







于图和李图一为左旋,一为右旋,但他们有一点是相同的,即卦图的次序都是由乾至艮,

再至坎,至震;阳卦四卦和阴卦四卦各居一边,由父、母而少、中、长;分别不杂,秩序

井然。以此看"数往者顺,知来者逆"就清楚了。所谓"顺"者,即由乾至艮、至坎、至震,

在李先生的卦图上,这是顺数。所谓"逆"者,即由震至坎、至艮、至乾,在李先生的卦图

上,这是逆推。八卦相错,都系以方位,形成卦位圆图,既可顺数,又可逆推,故云"易

达数也"。"达数",即达于数。紧承帛书《衷》的另一篇帛书《要》云:

幽赞而达乎数,明数而达乎德,又仁[守]者而义行之耳,赞而不达于数,则其为之巫

,数而不达于德,则其为之史。

研《易》有"达数"、"达德"两途。说顺数逆推属于"达数"之事,应不为过。由此看来,《

说卦》的本文当作"达数",后人因"达"、"逆"两字形近,又因上文"知来者逆",误将达字

写作"逆"字了。

懂得《说卦》第三章蕴含卦位"顺"、"逆"之理,我们再来看《说卦》下文,其八卦相

次的许多疑点也可涣然冰释。

《说卦》第四章云:

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日以烜之;艮之止之,兑以说之;乾以君之《易经·说卦传》,坤以

藏之。

"雨"即水,"日"即火。此言八卦次序,由雷风而水火,由艮兑而乾坤,系承上章"知来者

逆"之"逆"字来,故顺序恰与上章"天地定位,山泽通气,水火相射,雷风相薄"相反。明

瞭这一点,可知上述先生帛书"火水"当作"水火",今本"雷风"、"水火"之序当依帛书的论

断为是。不然,以偶然性为释,是难以服人的。宋人项安世云:

自"天地定位"至"八卦相错",言先天之顺象也;自"雷以动之"至"坤以藏之",言先天

之逆象也。

其说庶几近之。严格说来,这种"顺象"、"逆象"不符合今本《说卦》的"天地定位"四句,

只符合我们所校定的《说卦》原文:"天地定位,山泽通气,水火相射,雷风相簿。"

今本《说卦》第五章云:

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至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

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齐乎巽,巽,东南也;齐也者,言万物之絜齐也。离也者,明

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盖取诸此也。坤也者,地

也,万物皆致养焉,故曰至役乎坤。兑,正秋也,万物之所说也,故曰说乎兑。战乎乾、

乾,西北之卦也,言阴阳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劳卦也,万物之所归也,

故曰劳乎坎。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

此章分层,从"帝出乎震"至"成言乎艮"为一层,系总说;从"万物出乎震"至"故曰成言乎

艮"为一层,系分述。其言八卦之序,都是由震而巽、离、坤、兑、乾、坎、艮。特别是

第二层,又将八卦与方位、时间相联系,使这种次序的内在逻辑显得更清楚。画成图,便

是:

夏(南)

(东南)巽坤(西南)

春(东)震兑(西)秋

(东北)艮乾(西北)

冬(北)

此图宋人称之为"文王八卦方位",又称之为"后天八卦图"。

今本《说卦》第六章云:

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动万物者莫疾乎雷,桡万物者莫疾乎风,燥万物者莫熯

乎火,说万物者莫说乎泽,润万物者莫润乎火,终万物者始万物者莫盛于艮。故水火相

逮,雷风不相悖,山泽通气,然后能变化既成万物也。

此章专说六子卦,可分两层:一是由雷而风、火、泽、水、艮,这显然是承第五章而来,

用的是"帝出乎震"之序;一是由水火而雷风,而山泽,这用的是何次序呢?先儒项安世、

胡炳文、李光地都认为用的是先天卦位之序。其说有一定道理。严格说来,这是承第四

章之说而来。第四章以雷、风、雨、日、艮、兑、乾、坤为序,逆推第三章之文。这里只

举六子卦,故不言乾、坤。疑"雷风不相悖"当在"水火相逮"之前。如此,方与第四章之序

密合。由此可见,《说卦》第六章先是紧承第五章"帝出乎震"之序而来,又回扣第四章的

逆推"先天"之序。它与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的逻辑联系是不可否认的。项安世认为此

章文义是先指明"后天分治之序",再揭示"先天相合之位",李光地认为"此章合羲、文卦

位而总赞之",正是看到了这一点。

今本《说卦》的第七、八、九、十、十一這五章都以乾、坤、震、巽、坎、离、艮、

兑为序,与《说卦》的上文显然不同,当为别一系统。这种八卦之序的内在逻辑是什么呢

?《说卦》第十章说得很清楚:

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巽一索而

得女,故谓之长女;坎再索而得男,故谓之中男;离而索而得女,故谓之中女;艮三索而

得男,故谓之少男;兑三索而得女,故谓之少女。

这是按照男尊女卑的原则,以生成的先后来排序的。乾、坤为父母,故列为六子卦之前;

男尊女卑,故乾在坤前。六子卦中,以长、中、少为次,故长男、长女居中男、中女前,

中男、中女居少男、少女前;以尊卑为次,故长男、中男、少男分别居长女、中女、少女

前。与"先天"说,"后天"说不同,这种父子说没有方位概念。所以,《说卦》的这五章,

应当有相当大的独立性。

今本《说卦》的一、二章,讲的是"六画而成卦","六位而成章",显然是就六画卦而

言,三至第十一章《易经·说卦传》,是"专说八卦"。所以,大而言之,《说卦》可分为两部分。在"专说

八卦"的九章中,第三章是"顺数"先天卦位,第四章是逆推先天卦位,第五章专陈后天卦

位,第六章是兼先天、后天两种卦位而言之。第七至第十一章则以八卦父子生成先后为序

。所以,以八卦之序看,《说卦》的后九章可一分为二;第三至第六章可为一单位,第七

至第十一章又可为一单位。

由此来看《说卦》的诸种错简说,可以获得很多启发。

周燔说今本《说卦》前二章系《系辞》的错简,其说不为无理。因为这两章只讲六画

卦,与下九章内容不同。但从帛书《衷》看,这两章又和今本《说卦》的第三章联在一块

。显然问题并不如此简单。

林栗、严灵峰、李学勤等认为今本《说卦》的前三章皆系错简,显然是不可能的。因

为今本《说卦》的第三章与第四章、第六章都是有逻辑联系的,将第三章排除出《说卦》

,则第四章的八卦之序、第六章的六子卦之序无从得以解释。严灵峰先生肯定"天地定位

"四句为《说卦》之文是正确的,但认为"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为错简,也

不足取。因为"顺"者承"天地定位"四句而言,"逆"者引出第四章。否定了这一句,"天地

定位"四句与第四章的关系则不清楚。

《易经·说卦传》_易经第36卦是死卦吗_解读易经6卦一一讼卦

今本《说卦》并非没有错简,但现在能够肯定的错简尚少。如第三章"雷风相薄"位置

应与"水火不相射"互乙,第六章"水火相逮"应在"雷风不相悖"后。

能不能以今本《说卦》的前三章见于帛书《衷》而认定今本《说卦》的形成晚于帛书

《衷》呢?笔者认为不可,从文义的联系来看,如上所述,今本《说卦》的第三章与第四

、六章浑然一体,不能分割。而帛书《衷》前文是分述阴阳和六十四卦之义,依从的是今

本六十四卦之序。下文言刚柔之失,列举了"键之炕龙、壮之独蕃,句之离角,鼎之折足

、丰之虚盈"和"川之牝马、小蓄之密云、句之[适]属、[渐]之绳妇、盹之泣血",并云"此

易赞也"。下又解说乾、坤两卦卦爻辞,又出现了《系辞》下第六、七、八、九章之文,

其中于《系辞》下第九章之文,又多称"易曰"或"子曰"。这里明显有错简。如"子曰:易

又名曰川"至"何先主之又"不应接"天气作"至"孙从之胃也",应接"岁之义"至"何不吉之又

";"天气作"至"孙从之谓也"应接"易曰:直方大"至"不言于又罪之内";而"不言于又罪之

内"应接"又口能敛之"至"则文其信于";"是胃重福"至"此川之羊说"应接在"则文其信于…

"之后;"子[曰]:易之要"至"以天地之化"应接"而达神明之德"以下。其称《系辞》第

九章之文为"易曰",明显是引用。所谓"此易赞也",赞同于讚,义与"十翼"之"翼"近。

"易赞"即易说,亦可称之为易传。"此易赞也",即上述文字出自"易赞",显然是引用一种

易传。特别是"天地定立"一段,所言乃八卦之象,暗含八卦方位,而帛书《衷》的上下文

,所言皆六十四卦,与"天地定立"段并无直接联系。从这些情况看,是帛书《衷》摘引了

今本《说卦》的之文,而非今本《说卦》据帛书《衷》而成文。

今本《说卦》的前三章不但存在于帛书《衷》中,而且很早它们就成为《说卦》中的

一部分。熹平石经《说卦》残石既存有今本《说卦》第一章、第二章的文字,又存有第三

章的文字,还存有四、五、六、八、十、十一章的文字。熹平石经《周易·杂卦》残石

之阴,有《易经》"尾题"、曰"易经梁"。梁丘《易》立为博士在西汉宣帝甘露三年(前5

1年)。吴翊寅《汉置五经博士考》云:

至《梁丘易》立为博士,则以(梁丘)贺子(梁丘)临为之。

而梁丘贺与施雠、孟喜并为武帝时《易》博士田王孙之门人,后又以明京房(杨何弟子)

《易》征,拜为郎。"及梁丘贺为少府,事多《周易·说卦传》在《易传》七种十篇中,是颇值得注意的一篇,乃遣子临分将门人张禹等从(施)雠问"

。由此可见,《梁丘易》可上溯至田王孙和杨何师徒。所以,从熹平石经《说卦》残石看

,今本《说卦》的前三章出现于《说卦》中,不会晚于西汉。结合帛书《衷》的记载,很

可能会早到先秦时代。

由此可知,今本《说卦》的第三至第十一章,尤其是三至六章,是一有着内在联系的

、不可分割的整体,轻易将它们的一部分排除出《说卦》,是不足取的。今本《说卦》前

二章与后九章意义虽有区别,存在着错简的可能,但这种可能不会发生在汉代,应当会早

到先秦。因此,决不能低估今本《说卦》形成的时代。

参考文献

1.严灵峰:《易学新论·说卦的文体和篇数》,福州:左海学术研究社,1947。

2.张政烺:《帛书〈六十四卦〉跋》,《文物》1984年第3期。

3.于豪亮:《帛书〈周易〉》,《文物》1984年第3期。

4.李学勤:《马王堆帛书〈周易〉的卦序卦位》,《中国哲学》第14辑,北京:人

民出版社,1984。

5.屈万里:《汉石经周易残字集证》《易经·说卦传》,《屈万里先生全集》本,台北:联经出版事

业公司,1984。

6.严灵峰:《马王堆帛书〈易经〉六十四卦的重卦和卦序问题》,《东方杂志》

1985年18卷8期。

7.韩仲民:《帛书〈系辞〉浅说--兼论易传的编纂》,《孔子研究》,1988年第4

期。

8.张立文:《〈周易〉帛书浅说》,《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1988年号,北京:三

联书店,1990。

9.廖名春:《帛书〈易之义〉简说》《道家文化研究》第三辑,上海:上海古籍出

版社,1993。

10.廖名春:《论帛书〈易传〉与帛书〈易经〉的关系》,《孔子研究》1994年第

4期。

--

┌─┐┌┐

┌★┐╭──╮┌┐┌┐╭──╮│└─╮╭─★╮┌┐┌┐

││││││││││★││││╰╯│

││╰──╮│╰╯★│╭╮││╭╮││╭╮│╰──│

│││││││││││╰╯││╰╯│││

└─┘╰★─╯╰──╯└┘└┘└──╯╰──╯╰─★┘

※修改:·于05月15日13:17:05修改标题

pro
专业风水布局,请联系在线客服
文章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风水理论体系。

风水大数据

更多
  • 最新文章
  •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