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大师”们的好日子可能快到头了

风水大师”们的好日子可能快到头了

在不经意间,“风水大师”已经风光了很多年。“风水学”也从地下回潮,频频登上严肃学术期刊以“正名”,俨然大有一跃成为显学的可能。

但是,最近有人预言,“风水大师”们的好日子可能快到头了,理由是:大数据的广泛应用,会让他们没了用武之地。大数据通过海量的数据分析,能够在看似无关的事物之间建立联系。论者认为,将大数据应用于居家置业,可以通过对气候、阳光、水源、周边环境等各种因素进行统计、计算、分析、预测,能够得出最佳的宜居方案。如此一来,岂不砸了“风水大师”们的饭碗?

然而,在笔者看来看风水,这样的预言,既高看了“风水学”,也小瞧了“风水大师”们。

之所以说高看了“风水”,是因为这种预言的前提,已经把“风水学”归入了科学一类,认为用大数据的科学定量分析,可以解释玄妙“风水学”所蕴含的科学道理。这本身,就是对“风水学”的误读。

寻根溯源,后世所谓的“风水学”,在上古之初,本是朴素的“相地术”,它对地理环境优劣的评价,来自古人在生活实践中的经验总结,这也正是“风水”带有“科学基因”的最初来源。后来,脱胎于“相地术”,通过附会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并将其神秘化,“风水学”逐渐形成。传诸后世,所谓看“风水”,说到底,实际上演化为一种民俗,是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质,带有迷信色彩的巫法术。如果说“风水”在当代仍然有价值,应体现在它作为精神遗产的文化价值——通过研究固化在建筑、墓葬中的“风水”观念,打通我们理解古人的历史路径。

如今,很多“专家”不厌其烦地从学术上论证“风水”如何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中国哲学思想以及与当代自然科学暗合的“科学道理”,却刻意回避了一个事实——“看风水”,其实大多看的不是如何宜居,而是如何通过改变“风水”以做大官、发大财、添大禧,或者逢凶化吉。两者目的和实现途径迥异甚至对立,却硬要说“风水学”是科学,就如同一口咬定炼长生不老仙丹的术士从事的就是化学研究,令人莫名其妙。

事实上,“科学道理”也只是“风水”用以遮蔽人们理性思考的一个幌子,这也就是认为大数据可以取代“风水”,是小瞧了“风水大师”的根本原因。他们的长项,不在“科学”,而在“玄妙”,而且玄妙得“贴近人心”——如果你有改变命运的强烈渴望看风水,如果你有坐享其成的功利之心,如果你需要指点迷津的心灵慰藉,知不觉间已然入瓮。

心病,单靠自然科学往往是无法治愈的。了解到这一层,我们就会认识到,科学与迷信的较量,必然是持久战,靠大数据这样的一两件“新式武器”,显然不可能速胜。

更为可笑的是,当下不少贪官污吏竟把“看风水”当成“护身符”。求诸其外,恰恰证明了内心的虚弱。这不禁让人想起《论衡》上记载的一个故事:春秋时晋国的中行寅,在大难当头之际责怪掌管祭祀的太祝办事不力,以致激怒鬼神,使自己家族面临灭顶之灾。对此,太祝回应道,您横征暴敛,招致百姓的怨恨和责骂,我一人的祝祷又怎么敌得过举国上下的万众诅咒呢?

好个“一祝不胜万诅”“风水大师”们的好日子可能快到头了,正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看来看风水,就算在迷信的世界里“风水大师”们的好日子可能快到头了,和现实生活中一样,等待贪官污吏的,也同样只有绝路一条。

">

pro
专业风水布局,请联系在线客服
文章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风水理论体系。

风水大数据

更多
  • 最新文章
  • 随机推荐